早在七十年代中、后期,苏州地区除三山之外,都已通电,从而奠定了大力发展乡镇工业的坚实基础。而这时,三山仍处在“没有光明、没有动力”的原始、落后状态。
1977年 月 日小姑生产队,购置的一台八千瓦的小功率柴油发电机,开始“自发电”,供社员晚间照明。这一“亮”令其他生产队羡慕不已。不久,其他四个生产队也相继购置柴油机发电。洞庭石矿购二台波兰产的黑白电视机。后来小姑生产队也买了一台21英寸的黑白电视机,放在蚕室里,晚上让社员们看电视。结果其他生产队的人纷纷前来“轧闹忙”,人满为患,“电视室”不得不“暂停开放”。后来五个生产队都有了“电视室”,晚上秩序才好转。
有了“自发电”,广播喇叭装进家家户户,由东山广播站葛才兴、三山岛秦永原、潘静华等负责安装。家用电器也开始进入“先富”人家; 1994年,还借此开通了“微波电话”。尽管因为“限时供应”,很不方便,但这个古老的小岛上总算有了些许“现代文明”。
1983至1984年间,三山“分田到户”,村、组的集体经济能力减弱;而村民的家用电器越来越多,用电量数倍于前,致使各组(其时大队改为村、生产队改为组)的“自发电”难以为继。为此,村里于1983年购进一台“50千瓦”,用于全村统一供电。1988年,又换购了一台“75千瓦”,并在当时县人大的支持下,获得每年12吨“平价油”的指标,用于发电。
然而,好景不长,“自发电”毕竟不是长久之计。经济转轨之后,平价油越来越少,用“议价”的成本太高,而且只能“限时供电”,不仅影响村民的生活质量,更严重地制约了三山的经济发展。因此,九十年代前后,村党支部就将争取早日通电,定为全村的头等大事和实事。通过长达十年的不懈努力,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、企业的大力支持下,2000年1月18日,湖岛古村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:通电了!“四线合一光缆”,由2006年3月18日开通。